

近日,海底捞推出了自有品牌果汁茶饮料【旬の饮】,这也是海底捞首次布局该品类,目前有蜜桃茉莉花和凤梨日向夏两款口味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款新品是由海底捞和三得利合作推出,后者是无糖茶品类的开创者,更是全球领先的茶饮料生产和销售企业,无疑为【旬の饮】的推出强化了产品力。
旬の饮
图片来源:三得利 X 海底捞
据了解,“ 旬”字在日语中有时令的含义,表达食材的鲜美。而【旬の饮】正是采用了真茶和真果汁的结合,且果汁含量≥10%,口感清爽,口味丰富,是佐餐的佳品。从包装设计来看,【旬の饮】一改海底捞“红红火火”包装风格,而是走起了小清新日系风。整体造型采用简洁的插画风呈现,以简笔画的形式绘制对应口味,且配色柔和,整体设计极具夏日感。
现今,该款果汁茶新品除在海底捞全国线下门店销售,在海底捞京东官方旗舰店也已上线,每罐规格为310ml,售价约为6元+。
旬の饮
图片来源:大众点评@在下杨四哥
一、围绕火锅场景,海底捞不断布局自有饮品
近年来,海底捞不断对新业态进行尝试,从而拉动业绩增长。只是,自有品牌果汁茶,真的能为海底捞收割一波红利吗?
事实上,这并不是海底捞首次在自有饮品上布局。
早在2017年,海底捞就曾推出过其自有精酿啤酒,正式闯入啤酒圈;2018年7月,海底捞推出了一款乳酸菌饮料——“鲜小菌”;2021年更是上线了果汁气泡水、桂花米露、海盐荔枝气泡果酒等覆盖多品类的自有品牌饮品。
此外,有消息透露,海底捞还将在未来持续围绕火锅场景、性价比及健康三个方面对自有产品进行“丰富”,除了近日上线的【旬の饮】果汁茶外,目前还正在研发一款0糖0卡的原味苏打水饮品,将作为海底捞的基础款配饮。
众所周知,相较于“外采”品牌,自有品牌的毛利更高,不仅能节约“中介”化成本,还能在品控上更加易于把握。而对于海底捞来说,还可以将自有饮品与餐饮板块进行结合,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身品牌的露出,提升品牌认知度,增加收入来源。
二、风口之下,餐饮品牌拓展新边界
事实上,海底捞推出自有品牌饮品,不仅是饮料行业蓬勃发展的最好证明,更是其顺应市场发展的积极表现。据前瞻研究院预测,未来几年我国茶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为3.5%的速度增长,至2025年,规模将接近千亿元。
另一方面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开始采用“餐+饮”的新模式。
2016年,呷哺呷哺推出子品牌湊湊,正式将新茶饮概念加入到火锅运营当中,开启了“火锅+茶”餐饮的新模式,用茶饮弥补了火锅下午三四点的营收空缺;2018年8月,小龙坎入局饮品界,开起了自己的茶饮店“龙小茶”,门店独立经营;2018年12月,巴奴也推出自制饮品外带活动,包括铁棍山药汁、青桔乌龙、乌梅汤、青柠乳酸菌等一大批自制饮品,价格在16-18元左右。
湊湊奶茶
图片来源:微博@湊湊火锅茶憩官方
然而,透过这些企业“蜂拥”自有饮品的现象背后,看到的是餐饮生意愈发“艰难”的本质。由于具有门槛低、风险小的特点,现今的火锅市场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,随着新餐饮借助新营销渠道和方式对年轻人心智的抢占,传统餐饮业经营时段受限,目标客群粘性不强,产品创新缓慢的特点愈发显露。
而风口上的自有饮品,可谓正中餐企下怀。在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增加饮品,不仅实现了产品品类的创新,而且自有饮品天生的“无界限”属性,可以弥补餐企的经营时间,拉动非餐饮时间的业绩增长。
三、自有饮品,能否拯救海底捞?
不过,截至目前,海底捞餐厅之外的副业之路走的似乎并不顺畅,对公司整体业绩的贡献也十分微薄。
根据海底捞发布的2021上半年财报显示,其他餐厅经营收入仅为9153.8万元,对总收入的贡献只占0.5%。在其他餐厅业态经营不利的情况下,风口上的自有饮品自然成为海底捞关注的焦点。
海底捞火锅
图片来源:微博@海底捞火锅
毋庸置疑,凭借着海底捞原有的“火锅”业态,其已经在餐饮界有了十足的话语权。倘若其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及足够挑选的饮品种类,就已经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。此外,火锅与饮品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,常常作为“最佳拍档”出现,而火锅消费以年轻人为主,这类人群也有着更高的消费能力,无疑能够为海底捞更好地提升利润。
目前,自有果汁茶处于刚刚推出的阶段,至于其能为整体营收贡献多少力量,海底捞是否真正适合“餐+饮”的业态,食品板也将持续关注。
本文封面图来源:三得利 X 海底捞
广州市比灵天然配料有限公司专业代理国际知名品牌的菊粉、低聚果糖、异麦芽酮糖醇、异麦芽酮糖、食用香精、脂肪粉、无磷保水剂、功能性乳清蛋白、浓缩牛奶蛋白、水果粒、水果酱、乳矿物盐(乳钙)、植物益生菌等,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,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专业的产品知识,高效的应用团队,致力于为国内厂家提供高品质,高性价比的进口食品配料和热点产品的解决方案,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进行配方的定制研发,助力品牌方燃爆市场收获成功。